據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統計,目前中國規劃和建設中的風電項目總容量超過1億千瓦,裝機總量已接近現有風電裝機量的一半。國家能源局資料顯示,截至今年6月底,中國風電累計裝機量為2.17億千瓦
圖1:三北地區棄風率變化 數據來源:根據公開資料整理
業內人士擔憂,新一輪風電大基地的電源建設規模已大于電網建設規模,將再次出現棄風限電的情況。“未來幾年里,三北地區棄風限電將是必然的。
風電大基地2.0
圖1:三北地區棄風率變化 數據來源:根據公開資料整理
國家能源局于2017年叫停了三北地區的風電建設,將內蒙古、甘肅、新疆、黑龍江等六省區設為風電開發建設紅色預警區域,停止新增風電裝機核準。2018年、2019年,內蒙古連續兩年跳出紅色預警區,轉變為風電開發橙色預警區。而甘肅,新疆直到2020年才摘下紅色預警的帽子,轉變為橙色預警區域。
2020-2029,中國風電將有超過2.5億千瓦新增
大部分風電基地項目將集中在未來五年開建和并網。風電大基地項目多位于風速較好且易于吊裝的區域,度電成本較低。
三北地區擁有的技術可開發風電資源占全國的80%。截至2019年底,三北地區的裝機容量占全國70%。棄風限電的情況近幾年逐漸好轉,2019年全國平均棄風率4%,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。
此輪大基地建設高潮,最受關注的是國電投旗下位于內蒙古烏蘭察布的600萬千瓦風電項目。該項目是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陸上風電項目,也是國內首個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平價上網示范項目,于2019年9月開工,計劃于2020年底前并網發電。
知情業內人士告訴《財經》記者,國電投在內蒙古的多個項目所屬員工此前已調至烏蘭察布項目,該項目建設進展較為順利。消納方案此前已作出規劃,但具體落實情況不明。
圖2:規劃和建設中的風電項目 資料來源:伍德麥肯茲咨詢有限公司
特高壓外送真的靠譜嗎
業內人士認為,當前以及中短期內,三北地區的風電消納難度不亞于幾年前。
根據國家能源局的相關規定,風電開發橙色預警區域的新增風電項目,須是利用跨省跨區輸電通道的外送項目,或者落實本地消納措施的平價項目。從三北地區的電力供需情況看,新增的大基地項目大多將通過特高壓輸電線路,外送至中東部和南方地區。
特高壓輸電線路因其投資巨大、輸送效率存爭議,建設速度并不快。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,截至2020年上半年,中國已全面投運的特高壓輸電線路共21條,總輸電能力約合1.54億千瓦。2019年,全國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平均利用率為53%,風電和光伏占其輸電量的比重從四年前的4%增加到了13%。
圖3:特高線輸電線路分布圖資料來源:興業證券
以物理平衡的視角看,大基地外送風電的輸入地并不是一直缺電,只是在某些尖峰時刻局部缺電,這意味著這種僵直外送的電力,在某些時候的價格高于其價值。因此,特高壓外送通道如果達不到設定的利用率、風電外送的實際成本將遠高于設定水平。
隨著電力需求過剩的加劇,以及風光裝機比例的提高,特高壓僵直外送模式帶來的低效率和高成本損失將日益明顯,大基地模式屬于“強買強賣”,應立即停止。同時,要改變當前僵化的調度范式,構建“網對網”的外送模式。
新能源電力并網成本的上升已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。這也是未來影響風電大基地外送的重要因素。
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助理教授鄭?認為,新能源電力的消納會對電網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帶來負面影響,產生更多的消納成本,這一成本將隨著新能源裝機比率的提升而逐漸增加。在肯定新能源發電的正外部性的同時,也要客觀評估其對電網造成的消納成本。業界應合理規劃新能源裝機、建立健康的成本分攤機制,才能更好消納新能源。
目前機制下,電網企業對新能源電力消納的積極性不高。為了提高電網系統對新能源的消納能力,風電大基地項目幾乎都被要求配建火電調峰機組,或者儲能項目。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張文佺對《財經》記者表示,無論是配建火電還是儲能項目,都增加了大基地風電開發的成本。這樣控制了棄風率,卻違背了建設大基地項目低成本的初衷,降低了風電外送的經濟性。
電力過剩,火電風電光電競爭加劇
特高壓外送通道的短缺可以通過時間慢慢彌補,而全國電力供應過剩的趨勢,則是風電大基地項目更難解的難題。
對于上一輪風電大基地棄風限電的原因,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、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生前曾撰文稱,表面上看起來是因為外送通道的短缺,根本原因則是電力需求增長乏力。
以國電投烏蘭察布600萬千瓦風電基地為例,該項目所發電量將通過500千伏交流通道跨區域輸送至京津冀電網,每年將為京津冀地區輸送約200億千瓦時電量。“華北電網本就不缺電,再接入這么多的風電,將如何消納?“多位業內人士對《財經》記者表示了擔憂。
中電聯發布的報告稱,2019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。東北、西北區域電力供應能力富余;華北、華東、華中、南方區域電力供需總體平衡 。
圖4:2020年1到7月新增發電裝機容量 數據來源:國家能源局
除了面對火電的競爭,風電大基地項目未來還要與東部海上風電,以及光伏發電競爭。謝長軍認為,中國海上風電成本逐年下降,有望在五年左右擺脫補貼,達到平價上網水平。屆時,大基地外送的風電將進一步降低競爭力。中國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將于2020年首次趕超風電累計裝機量。2019年,光伏項目的度電成本首次低于陸上風電項目。預計2025年后,光伏與風電的發電成本均低于煤電,這兩種發電技術之間的競爭將會加劇,尤其是在風資源與光伏資源豐富的省份。